6月18日,国家医保局向外界公布了第二批医保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名单。继4月底公布首批的19个药品后,本次药品范围持续扩大至92个药品,均为2020年谈判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
截至2021年5月31日,这92个药品在全国8.4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其中定点医疗机构3.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5.2万家。分品种看,富马伏付诺拉生片等5个药品在全国32个省份(含兵团)均有配备,73个药品覆盖省份已超过20个。
下一步,医保局将继续扩大谈判药品报送范围,优化报送程序,健全定期发布机制,加强指导调度,通过持续更新发布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名单推动谈判药品落地。
医保目录调整正呈现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动态化、常态化的趋势。近日,医保局公布2021年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光大证券预计,多个国产创新药有望进入谈判,并给出预测名单。符合2021年医保调整范围的创新药品种或适应证包括PD-1单抗、PARP抑制剂、EGFR-TKI、ADC等多个市场热点。
同时,医保局对于2020年谈判药品药企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也在交出自己的答案。
01 有望进入2021年医保谈判的药品
随着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医保准入与药品审评审批的衔接日益紧密,国产创新药在获批上市后,将迅速获得医保谈判的资格。若能顺利进入医保,将大大提升患者的可及性,成为商业化工作的强大助力,利好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企业将迅速销售总量,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光大证券筛选了2020年8月17日~2021年6月14日期间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或者新增适应证,并梳理了可能参与2021年医保谈判的部分国产创新药的情况。
其中,包括国产四大PD-1产品均在此期间获批了新适应证。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在今年4月和6月分别获批了二线晚期鼻咽癌以及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在今年2月和6月分别获批了两项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用药;君实特瑞普利单抗也在今年2月和4月分别获批了二线鼻咽癌和尿路上皮癌的治疗。百济则获批了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而且PD-1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排队等待获批上市的PD-1,现有PD-1企业也在寻求更强的合作方以实现放量,如君实生物选择了阿斯利康,特别是在非核心市场借力阿斯利康的县域团队助力特瑞普利单抗在基层市场的下沉和放量。
同时,国内PARP抑制剂市场已经上市了4个产品,今年谈判压力可想而知。2020年谈判时,仅有阿斯利康奥拉帕利上市,并通过2019年医保谈判进入医保。在2021年谈判药品涵盖期间,再鼎医药的尼拉帕利、恒瑞医药的氟唑帕利、百济神州的帕米帕利均获批上市,而且适应证均为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EGFR-TKI肺癌靶向药也迎来众多新上市药品。今年3月,艾力斯上市了伏美替尼,用于治疗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现今进入医保目录的同类型药品有奥希替尼。期间,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和恩沙替尼(ALK靶点)也获批用于治疗NSCLC。
本次还涉及一些新型抗体药物,包括现在大火的ADC项目,如荣昌生物的纬迪西妥单抗。以及一些特色治疗领域,譬如用于抗感染的康替唑胺(盟科药业)、环泊酚(海思科)、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我武生物)。
02 哪些谈判药品配备比较好
2020年8月17日,有新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企业迎来好消息,医保局首次将谈判药品的窗口期延长至8月17日。
迈过医保谈判关,那些创新药如愿进入医保目录,但却遇到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方面为提升患者可及性,另一方面为缓解谈判药品“落地难”的问题,医保局组织相关企业开始报送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名单。
截至2021年5月31日,2020年谈判的92个药品在全国8.4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其中定点医疗机构3.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5.2万家。分品种看,富马伏付诺拉生片等5个药品在全国32个省份(含兵团)均有配备,73个药品覆盖省份已超过20个。
总体上,谈判药品配备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临床急需药品的配备机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与4月份相比,19个临床急需药品配备机构数量从3324家增加到5572家,增幅达68%;覆盖省份的数量也持续增加,平均覆盖省份的数量从22个增至25个。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保办主任冷家骅认为,名单发布实质上促进了医疗机构的准入,实际情况是医疗机构之间也会产生对比,能不能将已谈判准入的药品纳入自己的服务范畴,对于医疗机构是一个公益性的考验,也是对医疗机构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
二是不同治疗领域药品的配备情况存在差别,肿瘤、慢性病等配备情况优于抗感染、骨科、肠外营养等药品配备情况。13种新准入肿瘤药中,增加最多的药品机构配备总数增加了244%。
冷家骅指出,最近医保局颁布的双通道政策,促进了创新药的落地,尤其是抗肿瘤的口服用药。未来的治疗可能不只是在院内,而包括院外的口服药物的治疗,这些药物的准入需要配备专业的、有资质的医生和药师,给予患者指导,并且对他们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长期监测,真正做到患者获益。在他看来,这才是最后一公里需要去实现的。
三是同期上市的药品中,西药配备机构数量高于中成药。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史录文指出,现在中成药大多由西医开具,在目前的知识结构体系下,西医对中成药的认知不足。而中医一般开的都是中药饮片,很少开中成药处方,所以综合下来需求量就减少了。
四是配备机构数量与药品上市时间呈正相关,上市时间越长,配备机构数量越多。对此,史录文表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是一条很长的链,最终需要患者满意与否作为评判标准。不管是新产品还是老产品,关键在于真实世界的临床效果,需要使用过程中专业人士与患者不断地互动,来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各方面。
具体而言,对于刚上市的新药,原来临床数据还需真实世界使用的验证,所以很多医院不配备或者配备少量去观察其效果,因此进了医保不等于产品就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实际上有些多年使用的产品,原来不在医保目录,现在进入医保也不见得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机构配备。
五是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别。从平均配备药品数量看,东、中、西部地区呈递减趋势。其中,江苏、河南配备药品最多覆盖了89个药品,北京等13个省份覆盖数量超过80个,海南、宁夏覆盖药品数量少于50个,西藏仅覆盖了9个药品,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个供应保障能力密切相关。
下一步,医保局将继续扩大谈判药品报送范围,优化报送程序,健全定期发布机制,加强指导调度,通过持续更新发布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名单动谈判药品落地。
最新!医保局解读92个谈判药品落地趋势!什么药最受欢迎?什么药不好进?
来源:乐鱼集团
日期:2021.06.18
浏览量:2220